:在往後的日子裡,我們會大致採用「一天一字」的方式,繼續為你解讀漢字中的密「碼」。也許,有時候我們不見得會每一天都講,但卻希望你每一天都把所聽過的想一想,好好地多加消化和吸收。如此一來,天天走在成長、成熟、成「勝」的道路上,成功是必然的結果。

漢字漢語

35、漢/汉

繁體的「漢」字,它的部首是由「水」而出,但由於這是「水」字的偏旁部首,我們把它俗稱為「三點水」。顧名思義,所謂的「偏」是與「正」有別的。所以,雖然在一個字中,它可以站在部首的位置,但卻不見得是這個字的主角,在很大的成分上,是在起補充或強調其它部首或字的作用。「漢」字正好是這方面一個很好的例子。

在《易經》中,第六個基本卦叫「坎」卦,「坎為水」,其屬性表明「水」的屬性,註定與「坎坷、陷阱、風險」連在一起。這就為以「水」為部首的「漢」字,定下了基本上不變的調子。

而「漢」字的右半邊,既不是一個部首,也不是一個在《漢典》上可以查到的字——【】,其讀音是Tan,相當於「嘆」的意思。為什麼在漢字中會出現這樣一些既不尋常、又為數不少的字例?其用意令人深思,恐怕我們只能意會。

這大概是因爲【】本身所表達的是一種負能量。人偶爾嘆嘆氣,釋放一下心中的壓力,這不是什麼難以理解的事。但是,如果一直唉聲嘆氣地活著,那就不是什麼正常的事了。所以,這個【】字乃是在提醒我們:即使環境十分惡劣,我們也應該堅強地重新站立起來,不要讓負面的意識進一步「固化」,而變成難以改變的現實,影響人一生的生活和工作。

簡體的「汉」字,用「又」代替了【】,就因為「又」字帶有「又一次」的含義,所以十分貼切地表達了大丈夫、男子「汉」不畏艱難,奮發圖強的氣質。

值得一提的是,西漢王朝的漢武帝時期,堅韌不屈的漢將兵馬西征北戰、千辛萬苦地降服了匈奴,打開了大漢崛起的局面。這正是「漢/汉」字精神的體現,也是漢字靈魂之所在。以致直到今天,我們仍然得以從漢字的寶庫中,挖掘出無窮無盡的文化寶藏。

汉武帝的版图

漢/汉

發佈留言